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>新闻动态>>时政短评

保护生态环境要“三思”

作者:李莲香    发布于:2021-02-02    信息来源: 开远市灵泉街道小新村社区

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,要求云南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发展大局,为云南确定的新坐标、明确的新定位、赋予的新使命。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深刻领会讲话精神,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
深刻领会和把握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。云南素有“植物王国”“动物王国”的美誉,多样性的气候与地貌特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。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着眼于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,发挥好自身优势,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路。

深入领会和把握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”。一方面,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。在北京、上海等国内一线终端市场,“云菜”“云果”等凭借生态绿色这一特点,备受当地消费者喜爱,产品好卖,价格好。随着“云品”出滇成效逐年显现,大家深知,只有守好云南的青山绿水、蓝天沃土才能有更大的发展。另一方面,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带来巨大的归属感。一座座荒山染绿,一个个沙丘止步,一条条河流变清;城乡的公园、绿道持续增加,海滨的滩涂、湿地生机盎然……这些景象无疑增加了人民生活的幸福感。

深刻领会和把握“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”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、依靠法治,构建产权清晰、多元参与、激励约束并重、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,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。云南着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将绿色发展理念运用于制度设计;在国内率先探索出覆盖全省的全面生态指标考核体系,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引入“一票否决制”,用环境质量倒逼环境管理转型。昆明市以“一湖四环”截污水,一改过去远离滇池治理滇池的旧路;玉溪市以“生态立市”,果断关闭抚仙湖畔的矿山企业,抚仙湖综合水质恢复到一类;大理州开启“生态担当、全域防治、系统修复、绿色发展、抢救治理、全民共治”的保护治理模式,实现洱海水质的持续改善。

路虽远,行则将至;事虽难,做则必成。一个个“生态美,产业兴,百姓富”的故事,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。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统筹兼顾好经济与生态、开发与保护的关系,在保护好云南绿水青山、蓝天白云的同时,实现云南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。

分享到:

版权所有 Copyright@ 2003-2018 开远党建网 滇ICP备17004191号-1

滇公网安备 53250202000117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73-3737594

技术支持:中国红河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