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开远市灵泉街道狠抓作风革命和效能革命,把绿美乡村建设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“试金石”,通过做规划先行、党建引领、全员上阵“三个一”工作措施,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规划先行,绘制一张“绿美蓝图”。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、办事处主任任双组长的“干部规划家乡”及绿美乡村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推进乡村建设,提出“一核两轴多节点”的村庄建设思路(一核:以村内池塘为核心打造的集生态种殖业、农事体验、农家乐餐饮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展示样板。两轴:一轴以入村道路沿线种植玉荷花、葫芦梨等特色经济林果,一轴以村内道路沿线打造景观带。多节点:以农户房前屋后为重点打造特色(小花园、小果园、小菜园)。按照以村为景、以绿为魂、户户绿美的原则,明确乡村绿化美化、产业发展建设内容,列出植绿补绿具体建设任务(内容)清单,一体推进绿化美化、村内道路、污水治理、公共文化等建设,形成“上浑—路脚—白打—一碗水—田房—那丕”连点串线的绿美乡村发展格局。目前已完成三分之二的村庄规划编制,城干村委会规划成果获评市级一等奖。
党建引领,做强一个“绿美产业”。通过“党建+生态观光+产业发展”模式,发展壮大花果产业,增加农民收入,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“双赢互促”。种好“一棵特色树”。根据各村气候条件,在农户房前屋后、坡上坡下大力开展经济林果种植。以上浑水塘、下浑水塘、路脚片区为重点种植玉荷花树,总数达600亩1.2万余株,年产值达120余万元。以一碗水、李家村、田房片区为重点种植葫芦梨树,总数达2.8万亩,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,山区3个村委会均入选省级“一村一品”名单。打造“一片采摘园”。引导群众、经济林果种植大户加大村庄周边原有经济林果的更新补植,高标准建设临村果园。近三年新增沃柑、芒果、火龙果、香椿和滇橄榄等临村“采摘体验园”10余个,每年为群众增收200余万元。护好“一个村内塘”。围绕村内池塘做好“水文章”,通过群众筹资和争取项目投入,大力开展池塘提升改造、绿化美化,打造景观节点,近三年修建污水处理设施28个、池塘清淤扩容6余万立方米。通过常态长效治理保护,昔日的“臭水塘”变为 “清水塘”,带动农家乐等农旅产业蓬勃发展。
全员上阵,扮靓一座“绿美村庄”。开展“我为绿美灵泉尽份力”活动,发动党员干部群众齐心推进绿美乡村建设。制定一个工作“网格”。各村结合实际,制定《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》,明确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,指定1名村组干部为具体负责人,形成党支部书记、村组干部、党员“分片分户”包干村内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工作网络。凝聚“绿美共建”力量。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村规民约,坚持收取保洁费,持续在上浑、路脚、城干、白打、德果等5个村开展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。每月设置2 天为村庄清洁行动日,联合市委办、检察院等市级挂包单位以主题党日形式常态开展“党旗红 村庄美”村庄清洁行动,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30余次。植绿“一路一院”“四旁”。组织动员群众进行植绿、补绿、护绿,在进村道路两旁和庭院周围、房前屋后等裸地栽种桃、梨、葡萄、龙眼、柿子等各类林果树木及牧草、薄荷、韭菜、葱姜蒜等蔬菜,打造特色“小花园”“小果园”“小菜园”100余个。发动农户做好庭院裸地、闲置花台(花园)的绿化更新,引导栽种石榴、桔子等“吉祥”林果树木1万余株,实现村内“抬头见瓜、伸手摘果,处处有景”。近三年共评出“美丽庭院”120余户,创建省级美丽村庄3个、省级卫生村1个、各级绿美村庄6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