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>>基层党建>>基层动态

“ 我 们 改 得 很 彻 底 ! ”

发布于:2024-04-18    信息来源: 开远党建网

前不久,一场婚礼在开远市羊街乡黑泥地社区餐厅举行。社区居民们变身“帮厨”“上菜员”,在席间奔忙。这场婚宴简朴而不失温馨:菜品不超12个,餐标每桌不超200元。

“要放在以前,一场喜事下来,累得‘人疲马乏’的。现在省事多了,婚礼一天办完,宴请桌数也减少了一大半。就拿花生瓜子和糖来说,以前要买五六袋,现在买一两袋就足够了。”刚嫁完姑娘的社区居民王建英说道。



图片
陶家淇 摄


近年来,黑泥地通过各项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昔日“穷土地”蝶变为“金土地”,家家户户建新房,变身富裕的“七彩”社区,2023年人均收入达2.93万元,集体经济收入达44万元。

“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,思想方面当然也要随之转变。通过移风易俗治理,黑泥地社区物质、精神获得了双丰收!”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钱保兴说。



以   前

图片


据了解,社区主要有李、普、钱三大家族,是典型的“熟人社会”。
钱保兴坦言,在2019年以前,有不少群众红白事不愿意简办,觉得自己“丢不起这个脸”。
社区居民白忠顺在当时就是这样想的。那年,白忠顺的母亲去世,他准备“照例”为家人隆重而体面地操办丧事。得知这一消息的村干部第一时间上门,在表达哀悼的同时劝导他丧事简办。
虽然家中条件不太好,但白忠顺却怎么也不同意。他认为,村里办白事历来都得弄几十个菜,如果他家整少了,会被村里人议论,很没面子。

图片


尽管如此,村干部并没有放弃,一次次上门做思想工作,对他和家人进行细心解释、耐心劝导。最终,白忠顺同意简办,成为黑泥地“革陋习树新风”第一人。



现  在

图片


俗话说:村看村,户看户,群众看干部。在移风易俗过程中,党员干部率先垂范,带头宣传和践行村规民约,严格执行简办婚丧事宜相关制度,以党风带民风,引领“千家万户”树新风。

走进黑泥地社区,移风易俗的宣传随处可见。





图片
图片


社区充分激发居民主体作用,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治理机制,将社区200多户按照“就近相邻”原则分成4组,每组50户左右,轮流对社区内居民的婚丧嫁娶进行互助操办。

为进一步减轻居民负担,黑泥地社区用“新约定”改变“老规矩”。在社区居民公约上,村里人用村里话定好了村里事:“嫁姑娘讨媳妇、办白事要节约,不能铺张浪费,我们成立的红白理事会要发挥作用……”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,将提倡婚事新办、丧事从简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。


图片


“规则虽然定了,要不折不扣地遵守,刚开始执行时确实有一定难度。”钱保兴说。

为防止移风易俗规范流于形式、成为摆设,2017年,社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由老党员、村民代表等任组长。每当有村民操办婚丧嫁娶,红白理事会便会充分发挥执行落实的内部监督作用。“在场盯着”“告诉厨师不能超过10道菜”……红白理事会的有效监督,让“软约定”成了“硬约束”。

此外,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整合党员干部、明白人、带头人、乡土能人等宣讲队伍资源,围绕殡葬改革政策、厚养薄葬移风易俗传统等,开展理论宣讲、文明祭祀等活动;结合传统节日,组织居民包粽子、唱花灯等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取代宴请习俗,引导居民破旧立新。


图片



从以前的“菜刀饭”“正客”“酸汤饭”“回头客”的“三天六餐”到现在红白喜事“一天清”;

从以前给帮忙的人发烟“一条一条”地发,到现在“一根一根”地发;



从以前的“要欠债两三万才能把丧事办完”,到现在“不但不欠债还能有节余”。


移风易俗

有效遏制了红白喜事

大操大办、奢侈浪费、盲目攀比的

奢靡之风

真正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

风正气树起来


图片


钱保兴自豪地说:“移风易俗,我们改得很彻底,执行得又好。”


图片
图片


行走在黑泥地社区,“七彩”别墅错落有致,房前屋后鲜花盛开,老人们在小广场、小亭子里悠闲地玩乐,干净整洁的沥青道路望不到尽头,一阵微风吹过,花香沁脾,眼前的一切正焕发出乡村文明新气象。



文、图 | 许景璐 曹蔓夫 杨曼青

分享到:

版权所有 Copyright@ 2003-2018 开远党建网 滇ICP备17004191号-1

滇公网安备 53250202000117号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873-3737594

技术支持:中国红河网